□秋末
三次去台湾,访山水人文,感慨良多,仰天:台湾何时归?作诗纪行。
北回归线碑
北回归线是指太阳光线能够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。此时即夏至。北回归线横过台湾的澎湖、嘉义、南投、花莲四县,台湾在岛的东、西两面各立碑志,西标志碑就是嘉义北回归线标志碑,东标志碑则建在花莲县。嘉义的北回归线标志碑建于1908年,即清光绪三十四年,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北回归线标志碑。花莲北回归线标志塔,东临太平洋,圆柱形,灯塔状,一柱擎天,颇为壮观。标志塔的南北两面,上刻“北回归线”字样,圆柱中间有纵向狭长细缝,北回归线正从这里通过。
一柱指天蓝
炎炎最热日
冷暖有界线
世可同凉热
日月潭
天上日月各归各
日是明来月是暗
我伲日月连一起
圆在北边弯在南(注)
那是妹的弯弯眉
那是哥的圆圆脸
注:日月潭以光华岛为界,北半湖形状如圆日,南半湖形状如弯月。
阿里山
阿里山下有街市,宾馆设歌舞。
想喝高山茶
想见姑娘面
阿里山下家家店
一店一店高山茶
歌声一曲姑娘美
一个一个美如仙
茶比碧螺浓
姑娘太湖水
店家邀我品了茶
捎上两包送亲友
姑娘挽我请跳舞
摆手不会入舞池
文化大学
中国文化大学,坐落阳明山上,山间梯石,树木相拥,校舍置于缓山坡上。学校土地资源系主任杨之远先生引见,拜会了大学董事长张镜湖先生,交谈并留影。先生儒雅,清矍,知名地理学家。浙江宁波人。年近九十,腿脚不便,坐轮掎。对大陆情况清楚,对改革、发展和大学教学,多有赞扬。后知,先生于2019年11月25日去世。参观了学校和孙家勤教授《大风馨传》画展。赠著作和画册。
校舍次梯上
满眼溢青青
书声动山涧
子曰与诗云
曾经要改姓
不字送回敬(注1)
此山生文化
阳明连阳明(注2)
注1:台当局曾要学校改名为台湾文化大学,被严拒。
注2:前指阳明山,后指王阳明,含指中国文化。
先民
车进山区,导游指山坡上耕作的是台湾的原住民,山间的房屋是他们的家。许多原住民已出山,在城市生活,融入现代社会。日月潭搞旅游的不少是原住民。
我从大陆来
古越是爷爷
阿美与泰雅
一起称高山(注)
路是我们开
树是我们栽
文明有次序
文化无高低
不问大与小
不计后与先
新老台湾人
美美共人寰
注:台湾先民,主要来自古越国,分阿美人、泰雅人,统称高山族。
台北夜市
人头攒动
摩肩接踵
市井的街市
农家的集市
灯光万家宴
露天美食城
进来的两眼放光
出去的一脸满意
我呢?宾馆吃饱饭
没了口福只有眼福
把遗憾留在台北
把思味带回苏州
张学良故居
2016年1月6日,第三次去台湾,参观五峰山张学良故居,称张学良纪念地,,此系重建的复制品,张学良在清泉的故居,早在1963年就被台风冲毁,真正的故居遗址位于清泉大桥北侧的河畔。无论故居,无论纪念地,对张学良的崇敬是一样的。
一
五峰拱天立
团团一锁关
拱卫护将军?
一闭五十年(注)
注:自1938年至1990年,转辗多地,张学良被囚禁53年。
二
屋前有一巨石,上刻张学民与赵四小姐像,旁有四句:白发催年老,虚名误人深。主恩天高厚,世事如浮云。当是张学良晚年心境。
兵谏举大义
一变震天下
百岁仍知家(注)
心中唯中华
注:晚年有媒体采访他,中国人?台湾人?美国人?张说:“我是中国人。”
三
故居建成后,赵一荻迁入,与张一起生活。张以读书种菜排遣郁闷心情。故居弥漫着赵的气息。
荻花胜书香
落日依彩霞
忽闻嘈切声
声声弹四姐
海岸崖壁
一壁立千仞
壁下涌波涛
海鸟冲天飞
山崖落石逃
两车徐相交
轮在崖上摇
忽闻一声哇
掉头不敢看
台西多平坦
东部藏险滩
多像两岸路
花明又柳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