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杨 仲
今年第12号台风“梅花”已于13日凌晨移入东海南部海面,并加强为强台风级。9月14日17时14分苏州气象台升级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信号。台风预警升级,由此可见台风“梅花”来势猛,不仅对市民出行造成不便,还有引发气象灾害的危险。
9月14日18时起,我市提升防御台风“梅花”应急响应至Ⅱ级,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强重点部位安全巡查防守,强化防强风防暴雨措施,全力做好台风防御工作。苏州各地各有关部门也积极行动起来:比如,姑苏区储备9.5万余件应急物资;又如,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对易积水路段进行实时监控;再如,市住建局重点项目包干蹲点压实责任、吴江区城管系统成立377人应急队伍。总而言之,就是苏城严阵以待,闻令而行,迅速全面开启迎战台风的应急响应预案。
其实,每每遇到强台风之类的气象,我们经常会用“苏州是福地”之类的话来自我安慰。确实,有些时候,台风登陆之后移动路径发生了改变,苏州受风雨影响的程度并没有预期的那么严重,但是一定程度上,我们的安全感就是来自这种事前的充分准备与应对。因为台风路径有不确定性,台风对苏州的影响也有了不确定性,但不管最终是不是“雷声大,雨点小”,该有的重视、该有的应急准备一个都不能少。
俗话说得好,有备而无患。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、安全事故,还是公共卫生事件,今天的城市需要在防灾减灾意识提升与能力强化中不断打磨自己的“韧性”。其中,制定应急预案、快速启动应急响应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准备。不过,对于很多地方与部门而言,应急预案都有,关键是实际演练的机会并不多。防灾减灾,关键是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,务必要有备而战、战之能胜。这样的底气从何而来?那就是关键时刻应急响应要拉得出打得赢,而这就需要平日里拉出来练练,尤其是不要浪费了防台风之类的实战机会。应急预案设想是否周全、有没有可操作性、哪些方面有待改进,这些都需要在实战演练中不断积累经验、提升能力。